文献资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WDRI 西部发展研究院 -> 文献资料 -> 正文

建言献策|为美丽新宁夏夯实农业农村基础

发布日期:2023-04-24 点击数: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因此,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农业农村基础。

就宁夏而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抓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牛鼻子”,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全力守住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宁夏贡献。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着力提升粮食产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加大种粮农民补贴,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370万吨以上。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保护,严格耕地“进出平衡”管理,加强种植用途管制,强化士地流转用途监管,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撂荒地利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聚焦生物育种、农机制造、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好酿酒葡萄、枸杞、奶牛等13个良种繁育基地,打造西部种业高地。树立大食物观,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支持温室大棚、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等建设,加快粮食烘干、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多途径开发肉、奶、果制品,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深入开展“光盘行动”等食物节约活动,制止“舌尖上的浪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大力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深化拓展闽宁协作,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衔接,深入推进“一区一镇+园百村万企”行动,推动帮扶资源、重点项目等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移民村倾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第一位。启动实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精心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加快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现代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围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扎实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扩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产品规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把宁夏打造成世界葡萄酒之都,把“枸杞之乡”“滩羊之乡”“高端奶之乡”的品牌擦得更亮,让更多“宁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教育研学基地、农事体验、农村电商、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小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以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对耕地、水等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全面转型,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扩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应用,推广绿色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提高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用残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行政村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房质量安全、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清洁能源、防汗抗旱、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着力推进水路电气网向村覆盖、往户延伸,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因地制宜改造农村厕所,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创建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努力让广大农村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好发挥村级组织基础作用,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力,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整省域乡村治理示范创建,进一步推动扩大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运用覆盖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广大农村居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核心因素是城乡融合与要素流动。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破除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壁垒,不断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效保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盘活农村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等生产要素,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致富带头人、老员工、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留乡返乡就业创业。

(执笔:王慧春)

yl23455永利(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