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第十八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在开幕式之后进入主旨汇报环节。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理张建华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叶初升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理丁一兵教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理郑江淮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钊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观经济研究院执行经理徐现祥教授、yl23455永利经理杨国涛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主旨报告分上半场和下半场进行,分别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经理罗知教授和yl23455永利副经理仇娟东教授主持,上半场有三位嘉宾进行汇报。
主旨演讲一
嘉宾:张建华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理
题目:《国际国内双循环视角下的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报告中,张建华教授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化波动背景下,中国如何与世界良好互动,并围绕“国内循环发挥什么作用,有何优势和不足”“国际循环发挥什么作用,有何优势和不足”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张教授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双循环的测度框架,展示了双循环的演变趋势,并揭示了不同产业间双循环结构的差异。张教授得到如下研究结论:首先,制造业的重要性并未减弱;其次,服务业内部存在较大差异,需探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有重要支撑作用;最后,国内循环变化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国际循环对升级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张教授建议,应持续发挥国内循环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继续推动全球分工合作,发挥国际循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主旨演讲二
嘉宾:叶初升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题目:《“中国科技创新困境”背后的创新资源错配》
汇报开始,叶教授首先阐述一些观测事实,在中国科技创新投入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产出水平(TFP)却逐渐放缓,这正是“中国科技创新困境”。此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全世界的TFP增速都在放缓,而专利数量却在增加。现有文献在衡量专利质量方面大多使用引用量作为标准,但引用量并不能说明专利质量。基于这样的现实及理论背景,叶教授团队用三个全新的指标定义专利质量,即技术深化(专利更新频次)、技术宽化(专利是否跨越领域应用于多种实践活动)、技术聚变(专利是否与其他技术结合产生新技术),然后研究政府对企业补贴是否存在资源错配的情况。研究发现,新构建的专利质量指标较好得拟合了TFP,同时也印证了资源错配的存在。比如计算机行业创新质量最高,而政府补贴份额较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创新质量较低,而政府补贴份额较高。叶教授的研究建议在创新支持中增加并突出“创新质量”的考量。
主旨演讲三
嘉宾:丁一兵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理
题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高质量发展》
丁教授首先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担负的使命入手,强调对外直接投资担负服务双循环、迂回出口、获取资源、国际合作等重要使命。一方面这些使命与中国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动荡,如难民危机、俄乌冲突,对这些任务造成影响。其次,丁教授关注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三个特征,对外投资持续活跃、投资地区差异较大、投资行业集中度高。具体而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在分布上以亚洲和拉丁美洲分布较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各地的行业集中度不同,欧洲、北美地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亚洲和拉美地区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非洲地区主要集中在建筑和能源行业。
丁教授讲到,宏观层面的研究已经不足以解答我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应该通过分析挖掘材料将数字创新、绿色创新识别出来。以产业链韧性研究为例,产业链韧性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是两个重要研究议题,然而经济学刻画出的二者关系可能是负相关,比如在面临巨大冲击影响的情况下产业链如能恢复则体现出恢复力较强,然而受到外在冲击的巨大影响恰恰反映出稳定性差、暴露程度高,因而丁教授建议将这两个议题分开研究。
基于此,丁教授研究了在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产业链抵御冲击能力方面,供需关系稳定性、产能配置多元性、产业链延伸可控性、TFP、创新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在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冲击恢复能力方面,供需匹配、供应商与客户多元化程度、贸易关系多样化程度、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主旨演讲的下半场由yl23455永利副经理仇娟东教授主持,有四位教授进行汇报。
主旨演讲四
嘉宾:郑江淮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商学院副经理、经济学院经理郑江淮
题目:《创新方式转变与城市创新力——基于技术差异视角分析》
郑教授运用技术复杂度衡量城市创新水平,该度量与一个地区中有显示比较优势的技术领域的多样性,以及显示比较优势的技术在各地区出现的普遍性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创新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技术创新出现集群分化,创新方式转变和城市创新力存在倒U型关系。
此外,郑教授还论述了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创新中的复杂互动关系。一方面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存在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因此导致了创新上的此消彼长;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存在人力资源流动和资源配置上的互动。因此有必要监测和评估创新政策效果,建立长期的创新发展战略,并合理规划城市创新布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主旨演讲五
嘉宾:陈钊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题目:《中国关键核心技术测度——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陈钊教授指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关乎我国产业安全,但我国仍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识别框架和量化指标。陈钊教授结合进口依存度、发达国家出口比例和相对进口单价等指标,利用机械学习,以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和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清单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关键核心技术系统识别框架和量化指标。
同时,陈钊教授从识别结果出发,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关键核心技术的总体特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关键核心技术进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进口卡脖子产品的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而出口卡脖子产品的主体也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进入有利于民营企业核心技术产品出口,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在获得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溢出。基于研究结果,陈钊教授建议政府部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内资企业中的主体作用。
主旨演讲六
嘉宾:徐现祥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题目:《政务服务能力与企业营商环境》
当前我国营商环境整体不断优化,但地区间的营商环境存在较大不平衡。徐现祥教授的研究旨在探究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成因,并进一步探索影响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在决定因素。
徐现祥教授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高效办成一件事”为自变量,办事“跑一次”、“一窗办”等调研指标为因变量,利用2018-2023年全国3.2万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准自然实验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务服务能力提高后,企业办成事跑一次概率显著提高,一窗办的概率显著提高。徐现祥教授结合研究结果指出,影响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在决定因素是政务服务能力,各地政务服务能力的差异,是营商环境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主旨演讲七
嘉宾:杨国涛 yl23455永利经理
题目:《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相对效率评价》
杨国涛教授首先阐述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17个大目标,并介绍了与本人团队研究相关的子目标,提出了该领域值得研究的系列问题。接下来,杨国涛教授解释了相对效率评价框架下的几个重要的网络DEA模型,以及如何把网络DEA模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找研究议题。杨国涛教授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变量,气候变化影响了种养殖业结构,进一步影响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全球范围内耕地林地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过程影响着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气候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议题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杨国涛教授分享了应用网络DEA模型研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几个议题以及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杨国涛教授结合本人团队的研究经历,谈了硕士公司产品心得。杨教授认为,研究生入学后,使用团队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数据积累,写第一篇学术论文,参加全国会议进行学术汇报,启发研究生的学术兴趣,建立研究生的学术自信,为研二、研三的学习生活和心态打下良好基础,是培养研究生的一个关键环节。